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如何变为可乐的安全栖身之地:可口可乐对中国肥胖科研与政策的影响

每周健康资讯 每周健康资讯
2024-11-25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9 Professor Susan Greenhalgh and BMJ Publishing Group. This material has been translated by Han Zhang.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other means, electronic, mechanical, photocopying, recording or otherwise without prior permission from BMJ Publishing Group. 

本文原文刊登于2019年1月的英国医学期刊(The BMJ)上,经原文作者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葛苏珊(Susan Greenhalgh)教授授权翻译,葛苏珊教授与英国医学期刊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葛苏珊(Susan Greenhalgh)在本文中探究的是,作为一家软饮料巨头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如何在西方市场日渐萎缩的背景下在中国树立企业形象、开拓在华市场。


自2001年美国卫生总监(US Surgeon General)呼吁美国民众抗击肥胖流行病以来,软饮料行业已成为众矢之的。最近的调查揭示了该行业的反击措施——从阻扰纽约市实施大杯饮料禁售令,到反对限制碳酸饮料,再到资助运动专家宣扬减肥的最佳方法是锻炼——软饮料巨头“大汽水”(Big Soda,特指美国三大软饮料生产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胡椒博士)坚持捍卫着自己的利益。然而,随着美国碳酸饮料销量的直线下降,软饮料行业正在输掉这场战争。


在美国市场的萎缩之下,软饮料公司将目光投向发展中国家,尤其瞄准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与“现代化”和“美式生活”相关的产品营销模式在这些国家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5 6]。直到现在,中国高度市场化的政治经济和对西方文化的推崇仍使一些跨国公司(特别是具备一定官方联系的跨国公司)能够有效管理风险、规避限制、蓬勃发展。


这一点对于软饮料巨头中最大、最著名的品牌可口可乐(Coca-Cola)公司来说更是如此。按销量计算,中国目前是可口可乐的第三大市场[7]。根据可口可乐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穆塔尔•肯特(Muhtar Kent)的说法,中国人口众多,且在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因此“对未来的业务增长至关重要”[7]


然而,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取得成功的秘诀并不仅仅在于政治关系的建立和产品、营销战略的本地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由机构、资金和个人联结的复杂网络,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可以影响卫生政策。它巧妙地将自己置于幕后,通过一个国际科研机构的中国办事处施加影响,以确保政府抗击肥胖症流行的政策不会损害其利益。这个机构叫做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由可口可乐高管40年前在美国创办,其中国办事处设在卫生部下属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这一从属关系为ILSI中国办事处的资助企业与政府官员建立联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外,ILSI中国办事处对自己的定位是向中方提供西方研究成果的高等科研机构。


批评者称ILSI是食品行业的代言人,但就这一机构到底是如何运作的,人们知之甚少[8]。作为一名中国问题研究者和人类学家,笔者试图对中国政策制定的“黑匣子”一探究竟,2013年底,为进一步了解中国日益增长的肥胖症流行,笔者在北京对肥胖问题专家们进行了数十场访谈。在1991-2011年这二十年间,中国成年人的超重或肥胖率从20.5%上升到了42.3%[9]。后来,这项访谈工作扩展成一个为期四年的研究项目,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公共卫生政策期刊》(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olicy)上[10],研究资料涉及数百份档案、通讯、年鉴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税务文件和网页。研究过程中,一个清晰的图景开始显现——中国应对肥胖问题的卫生政策是如何发展,解决肥胖问题的策略重心是如何由饮食限制转移到运动上,而这也恰恰与软饮料巨头倡导的策略不谋而合。


01酝酿和铺垫


ILSI由麻省理工学院培训的食品技术专家,时任可口可乐高级副总裁的亚历克斯•马拉斯皮纳(Alex Malaspina)于1978年在华盛顿特区创立,是一个由企业资助的国际非盈利组织。网站介绍称,“在这里,业界、政府和学术界相互合作,提供改善人类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的科学证据”[11]


同年,可口可乐在撤离大陆30年后重返中国市场,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外企。马拉斯皮纳也在当年访问中国,寻找可与之合作的当地知名科学家。他很快就锁定了陈春明,一位国内顶尖的营养学家,与政府高层也有联系。1983年,陈春明创建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出任首任院长[12],该科学院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前身,隶属于卫生部。在1993年离任科学院后,陈春明出任ILSI新成立的中国办事处(ILSI中国办事处)主任直到2004年(到2018年去世之前她都是ILSI中国办事处的高级顾问)。


在2013年访谈陈春明时,陈和她的副手向笔者解释了早年ILSI中国办事处对她的吸引力。当时卫生研究对政府管理而言是个不小的负担,公共卫生经费短缺。因此,建立一个非政府机构有助于政府从更广泛的渠道寻求资金,把西方科学的先进理念引入中国,扭转中国科学的落后局面。


“马拉斯皮纳对我们帮助很大,他带来了中国所缺乏的国际新知识。”陈春明认真说。她认为这些新知识能促进科学的迅速发展,并能为中国赢得国际尊重。尽管陈离开了政府部门,但她的意见对卫生部仍有相当的份量。在陈看来,这次合作预示着双赢的蓝图:不仅能为中国带来全球联系和影响力,还能利用国际经验在这一政府无暇顾及的领域影响国家政策、推动公共卫生的发展。


ILSI中国办事处对自身的定位(同时也被广泛视为)是政府、学术界和业界之间的桥梁,为有关营养(特别是肥胖和儿童早期发育)、食品安全、慢性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最新的科学依据[13]。陈说, ILSI中国办事处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召开会议,而且“将实证融入政策制定”。


ILSI由包括可口可乐、雀巢、麦当劳、百事可乐在内的数十家公司资助,并设立年度捐赠标准。企业自行决定捐赠数额,并不时为特定活动提供额外资助,但资金和预算细节不得而知。正如ILSI执行董事苏珊娜•哈里斯(Suzanne Harris)对笔者所说,华盛顿的ILSI总部允许中国办事处“自行安排”。ILSI中国办事处没有董事会,允许陈和她的副手按照他们认为的最好方式运作。陈春明也热情地表示:“我们非常自由,可以做任何喜欢的事情。”


提供不受商业偏见影响、高质量的科学证据和政策建议是ILSI中国办事处使命感、科学性和高效率的基础。由于ILSI中国办事处的领导和专家们严格执行不打广告、不推荐公司产品的规定,他们坚信自己不受任何外界影响。陈春明也表示:“相关企业很清楚这不会带来任何商业利益。”


多年来,马拉斯皮纳和陈春明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一封庆祝ILSI中国办事处成立20周年的公开信中,马拉斯皮纳表示,ILSI中国办事处“在我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成为了我访华期间里最美好的回忆……非常感谢你们的友谊和辛勤工作,让许多梦想变成现实”。[12] 


02体育运动是如何取代营养膳食的


1999年起,ILSI要求其分支机构将肥胖症问题提上日程,ILSI中国办事处迅速跟进,并确立了在中国肥胖问题上的领导地位。在1999-2003年间,ILSI中国办事处成立了一支肥胖问题专家团队,制定了针对中国人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评价标准,并编写了针对成年人肥胖和超重的预防和管理指南[14 15]。这些指南以卫生部名义发布,尽管ILSI中国办事处为指南编写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其参与并未被提及。直到21世纪10年代初,ILSI中国办事处都一直是肥胖症研究和政策制定的主要资助方。虽未得到公开承认,但ILSI在解决肥胖问题上的实质作用超过政府。


在2004年以前,ILSI中国办事处对肥胖问题的研究大约一半集中在测量标准上,而非预防。而在预防措施上也更多关注营养,而非体育运动。


但是接下来的几年里,局面发生了改变。


在中国将肥胖定义为一个重大健康问题的同时,可口可乐也开始对肥胖症的流行表现出强烈关注,并坚信避免肥胖的关键在于运动。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在美国卫生总监呼吁对肥胖症采取行动之后的3年里,可口可乐推出了一项多管齐下的战略,以保护其利润,避免外界指责[1]。可口可乐将自己定位成“健康活力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宣传所有食品和饮料都可以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而避免肥胖的关键是运动,同时坚称含糖饮料中有对健康有益的成分。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重要报告呼吁政府与企业合作以对抗日益增长的肥胖症流行[16],但ILSI中国办事处将企业对卫生事务的参与带到了新高度。


陈春明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倡导企业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作用,并鼓励和帮助企业参与学术会议、相关研究和公共卫生干预项目。通过在学术会议上对“健康活力生活方式”的反复强调,企业在慢病防控中扮演的角色逐渐深入人心;业界参与几乎成为了慢病防控的唯一对策,并被纳入国家肥胖和慢性病防控的核心战略。


如今,学界-政府-业界三方合作的ILSI模式成为了对抗慢性病的官方途径,而连接这三方的核心正是ILSI。在政府缺位、资源有限的背景下,ILSI中国办事处背后的企业在肥胖症防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相较于其它公司,可口可乐对此尤为感兴趣,且有着明显的优势:2009年,ILSI中国办事处成立了一个由9人组成,包括可口可乐和其他三家公司代表在内的科学咨询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至少名义上)成为了关键的决策者,他们不但有设定研究主题的权力,还监督和管控着办事处的科研质量。


与此同时,ILSI中国办事处对体育锻炼的关注开始超过营养。从2004至2009,ILSI中国办事处赞助的肥胖症活动有1/3侧重于体育运动。到了2010至2015年,这一比例上升至近2/3,而侧重营养的活动数量下降至1/5左右。虽然控制体重的营养学方法如宣传健康食品、膳食指南和营养教育仍然存在,但几乎没有资金支持,只是停留在纸面和国家计划层面,在公众中曝光度低,且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表1)。


表1:1999-2015年间ILSI中国办事处赞助/联合赞助的肥胖症活动侧重点*

*数据来源于ILSI中国办事处半年度通讯,根据访谈内容加以补充。对于不止一次被通稿报道的活动,以活动而非通稿数量为准。

†指侧重点与营养和体育运动均无关的活动,一般侧重于肥胖的定义和测量。


03科研会议:“教育”国人


通常在学术会议上,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希望能听到不同观点的交锋,但在ILSI中国办事处赞助的与肥胖症有关的会议上,却充斥着可口可乐及ILSI利益相关人员的演讲。尽管可口可乐公司也会被列在协办机构名单中,但它和与会专家、ILSI中国办事处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却鲜为人知。 


2004-2015年间,ILSI中国办事处举办了6场关于肥胖症的国际会议,与会者包括研究人员、卫生官员、临床医生和企业代表等,共计约200人。当时国内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卫生领域的科研较为落后,因此陈春明认为这些会议能为中国研究人员提供学习“发达国家最佳实践”的机会,并像以往一样邀请了外国专家来做主旨发言。


18名受邀专家中有13人来自美国,最常邀请的是来自南卡罗来纳大学的史蒂文·布莱尔(Steven N Blair)和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的詹姆斯·希尔(James O Hill)。与其他专家相比,他们更关注“能量均衡”,认为人们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强调活动量不足是肥胖的关键。这一观点在会上被反复提到,甚至成为了其中几场会议的主题。(框1)


框1:ILSI中国办事处赞助的以体育运动为重点的会议和研讨会(2004-2015)   

会议和专题研讨会

2004年12月   关于体育活动健康益处的国际会议

2006年3月     中国肥胖和体育活动工作组联席会议

2006年11月    中国控制肥胖及相关疾病会议:保持健康体重是慢性病防控的重点

2007年6月     国际体育与健康饮料论坛

2009年6月     中国肥胖和体育活动工作组研讨会

2010年11月    体育运动与健康会议:运动是良医

2011年12月    中国肥胖防控会议:能量平衡和活力生活方式

2013年12月    中国肥胖防控会议:适当的体重控制技术和工具

2014年11月    体育运动与健康会议:运动是良医 

其他科学活动

2005年4月     ILSI中国办事处成立体育活动工作组

2011年7月      卫生部发布中国成年人体育活动指南(试行),9月召开宣传会议

2012年6月      推出“运动是良医”中国项目,2012-15年开设了多项培训课程

2011-13年      培训奖学金项目,可口可乐公司(中国)和ILSI中国办事处奖学金项目

2014年4月      ILSI中国办事处成立“运动是良医”工作组 公共卫生干预

2004-15年     “快乐10分钟”学校运动项目,从试行到纳入全国运动

2007-09年     社区体育活动推广项目

2007-15年     推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并发展成全国运动



这2位专家中,希尔受可口可乐基金资助,并与ILSI有着密切联系,长期在ILSI全球和北美董事会任职。 根据ILSI中国办事处的一份通讯,在2006年一次中国核心研究人员内部的小型会议上,陈春明介绍了希尔的理论“(饮食运动侧重点上的)微小变化能带来巨大影响”,并以此作为“国际上防控肥胖症研究的最新进展”。2013年,希尔又制定了一项计划,强调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新陈代谢”从而控制体重[17]


而布莱尔的观点也颇受争议,他认为问题症结不在于肥胖,而在于缺乏锻炼,同时他长期接收的无限额教育经费中也包含可口可乐的资助。在2010、2013和2014年的会议上,他用研究表明美国的肥胖症流行应该归咎于运动减少而非摄入过量[17]。 


剩下的11位与会美国专家中,有8人是运动健身科学家(包括“有氧健身之父”肯尼斯·H·库珀,Kenneth H Cooper);有5人与可口可乐或(和)ILSI有关,另有2人是可口可乐或其下属研究所的员工;仅有2人是营养学家。


和大多数ILSI的活动一样,会议议程中也包含企业的报告。在2013年的会议上,可口可乐全球首席科学和健康官(之后担任ILSI院长)罗纳•阿普尔鲍姆(Rhona Applebaum)发表演讲,概述了可口可乐公司在肥胖症预防方面的承诺,用“能量均衡”等术语进行了解释[17],并表示:“与我们(可口可乐公司)合作的都是遵循事实、可信可靠的研究者 。这不是我们的科学,是他们(研究者)的科学。”


可口可乐不仅影响了学术会议的日程,也影响了一系列针对肥胖的公共健康项目(框2)和营养活动(框3)。



框2:中国公共卫生项目与可口可乐之间的联系

中国有许多与肥胖相关的公共卫生项目与可口可乐公司之间存在联系。

“运动是良医”中国项目

“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 EIM)”是一项鼓励医疗保健的全球倡议,鼓励医疗服务提供者将运动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可口可乐公司是EIM的创立合作伙伴,根据该公司的说法,可口可乐的赞助对EIM的全球化普及至关重要[18]。2012年,ILSI中国办事处与负责该项目的美国运动医学会合作推出了EIM中国项目。快乐10分钟“快乐10分钟”是一项全国性活动,旨在鼓励学生每天运动10分钟。该活动于2004年发起,在可口可乐中国公司支持下于2006年推广到全国,这场运动是中国版的Take  10!(马拉斯宾纳最得意的项目之一)[19]

2004年,ILSI健康促进中心向中国疾控中心划拨了5万美元,后者开发了该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计划,该活动得到广泛宣传,成为卫生部健康生活方式运动的一部分。

全民健康生活行动

“全民健康生活行动”是中国卫生部干预肥胖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核心内容,于2007年发起,后扩大为全民健康运动。可口可乐和其他公司利用这个政府行动展示了他们倡导的减肥项目。一位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政府研究人员告诉笔者,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倡议下,可口可乐公司有一年承诺为人们每走出的一万步捐献一美元,还有一年鼓励人们计划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它科研活动

ILSI中国办事处还实施了奖学金计划。2011年,办事处与可口可乐中国联合启动该计划,每年资助2位青年研究人员去美国进行短期的运动科学培训,而南卡罗莱纳大学(布莱尔就职的大学)正是培训中心之一。



框3:宣传加工食品营养益处的营养学会议

2004-2015年间,ILSI中国办事处举办的肥胖会议尽管聚焦在体育活动上,但也包括了营养问题,但通常是在有利于食品企业的情况下讨论。 有些会议可以直接追溯到可口可乐,强调含糖饮料关键成分的好处,而忽略其危害。

在2006年5月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主题为“水作为一种营养的重要性”,可口可乐旗下健康与保健饮料研究所(Beverage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lness,现已关闭)的张华英介绍了水对体育活动和健康的重要性。ILSI中国办事处提供的会议通讯称,张“提出了一个观点:饮料(包括含咖啡因的饮料)是优质的水分来源”。这一观点在2008年的ILSI会议被重申,相关通讯报道,该研究所的另一位科学家“重申水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并“强调了‘管理甜味,而非禁止’的主题”。

其他食品和饮料公司也积极参与,利用ILSI中国办事处影响应对肥胖问题的卫生政策。几乎所有的会议上,食品企业的代表们都会重点讨论其产品的健康效益,包括绿茶(立顿)、巧克力(玛氏)和坚果(加州杏仁商会)。

还有一些活动由特定公司的中国分公司资助。达能饼干(Danone Biscuit) 2004年赞助了一个关于膳食脂肪对健康影响的研讨会,美国快餐公司百胜(Yum!)2006年资助了一个关于餐馆食物和膳食平衡的研讨会。其他公司也展示了自己为抗击肥胖所做的贡献,如法国零售商家乐福(Carrefour)描述了公司对营养知识的推广,中国食品巨头 QINGBI概述了它的体重控制计划。

ILSI中国办事处的通讯体现了与会发言者对饮食“平衡”和“多样性”的推崇。尽管他们也鼓励企业停止销售垃圾食品,但重中之重都在教育公众如何做出健康选择。他们没有呼吁政府对食品行业及其营销手段进行监管,而要食品行业进行自我监管。



04谴责还是欣然接受?


通过机构、资金和个人联结形成的复杂网络,可口可乐已经能够影响中国的卫生政策(见图1)。官方的肥胖防治政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其影响虽然还难以准确衡量,但其方向已在ILSI中国办事处的介导下与可口可乐公司的立场保持一致。迄今为止,中国尚未能执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采取的严厉饮食干预措施——例如对含糖饮料征税、限制向儿童投放食品广告等;国家计划和目标强调体育运动,而非饮食限制。与可口可乐公司的“能量均衡”观点相呼应,政策文件也敦促国民通过“吃动平衡”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20 21]


图1: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肥胖科研和政策的已知联系


在外人看来,可口可乐公司利用“第三世界国家”科学家对国际联系和尊重的渴望,参与中国肥胖科研和卫生政策的形成,其行为应受谴责。可口可乐公司投放大量资源,仅展示科学的其中一面,加上没有其他机构有足够资源抗衡ILSI,提供包括食品行业监管在内的更均衡的解决方案,最终让可口可乐能在中国免受在其它国家遭遇的严厉限制。


营养专家巴里·波普金(Barry Popkin)曾在中国工作数十年,他在一封电邮中表达了悲观的情绪:“目前中国暂时不太可能采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方式对食品、饮料或糖展开监管,实现健康膳食,对包括肥胖在内的一切和饮食相关的非传染疾病进行干预。我认为,ILSI在促进体育运动方面的影响力是非常有害的,使得中国在努力促进国民健康膳食上落后了几十年。” 


不过,也有许多中国学者欢迎企业参与公共卫生。中国疾控中心的一位科学家表示:“他们建了不少学校……为学校食堂提供设备。这是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虽然没有利润,但有利于他们的声誉。”


北京一家医院的临床营养师评论:“我们需要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实际上,有很多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学术知识,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标准……他们并没有主导[过程];他们只是提供了一些资金支持。”


“公共健康教育的大量资金来自企业。”另一家北京医院的营养师兼公共知识分子解释。


“你对这种情况担心吗?” 


“这谈不上好坏。”他回答。


笔者的采访对象中只有极少数人谴责企业的影响力。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学者谨慎地表示:“企业资金势必会影响营养研究的科学性,但现在不可能拒绝。”


可口可乐、ILSI中国办事处和中国卫生部并未对本调查作出回应。


2015年,《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系列批评性调查报道[22-24],此后可口可乐公司撤回了对体育锻炼的激进宣传[25]。 然而,由于ILSI这一组织结构仍然存在,并已建立起完善的赞助活动方案,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有别于美国和欧洲完善的新闻调查和公民社会机构,中国缺乏来自新闻业的监督。媒体无法随意发声,非政府组织正忙于其他更紧迫的事务,研究者们在企业资助下也很难提出批评。2016年以来,政府终于开始认真应对慢性病,但重点是健康教育和市场发展,而非对食品行业的监管。由于没有人批评,甚至没有人意识到企业参与所导致的科研和政策偏颇,中国肥胖症流行的规模和后果或许还将持续恶化。


作者简介:葛苏珊 (Susan Greenhalgh),费正清及费慰梅中国社会研究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人类学系。

2013年北京实地考察期间,Wu Xiaoqi 担任全职研究和翻译助理; Isabel Yiyi Jiang 抄写并翻译访谈;玛格丽特•切尔维斯基(Margaret Czerwienski)和娜迪亚•李•所罗门(Nadia Lee Solomon)协助设计了图表。这项研究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研究经费SES -120 5222、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提供的资助下完成的。资助者在研究设计和实施,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解释,手稿准备和评审等方面没有起任何作用。


参考文献 

1 Nestle M. Sodapolitics: taking on Big Soda (and winn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2 Aaron DG, Siegel MB. Sponsorship of national health organizations by two major soda companies. AmJ Prev Med 2017;52:20-30.10.1016/j.amepre.2016.08.010 27745783

3 Stuckler D, Ruskin G, McKee M. Complexity and conflictsof interest statements: a case-study of emails exchanged between Coca-Cola and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Childhood Obesity, Life style and the Environment (ISCOLE). J Public Health Policy 2018;39:49-56.10.1057/s41271-017-0095-7 29180754

4 Thacker P. Coca-Cola’s secret influence on medical and science journalists. BMJ2017;357:j1934.28428177

5 Kell J. Soda consumption falls to 30-year low in theUS. Fortune 2016 Mar 29. http://fortune.com/2016/03/29/soda-sales-drop-11th-year/

6 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Carbonating the world. 2016. https://cspinet.org/sites/default/files/attachment/Final%20Carbonating%20the%20World.pdf

7 Coca-Cola. Coke breaks ground on 45th plant in China aspart of $4 billion investment. https://www.coca-colacompany.com/stories/coke-breaks-ground-on-45th-plant-in-chinaas-part-of-4-billion-investment

8 Source Watch. 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Institute. https://www.sourcewatch.org/index. php/International_Life_Sciences_Institute

9 Mi YJ, Zhang B, Wang HJ, et al. Prevalence and secular trends in obesity among Chinese adults, 1991-2011. Am J Prev Med 2015;49:661-9.10.1016/j.amepre.2015.05.00526275960

10 Greenhalgh S. Soda industry influence on obesity science and policy in China. J Public Health Policy 2019;40.10.1057/s41271-018-00158-x

11 ILSI. Frequently askedquestions. http://ilsi.org/about/frequently-asked-questions/

12 Malaspina A. Celebrating 20 years with ILSI Focal Point in China. ILSINews 2013;31:1-3. http://ilsi.org/wp-content/uploads/2016/05/ILSI_News_August_vFinal.pdf

13 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Institute-China. ILSI Focal Point in China: two decades of achievements and looking to the future. ILSI Focal Point in China, 2013.

14 Zhou BF. Cooperative Meta-Analysis Group of the WorkingGroup on Obesity in China. Predictive values of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for risk factors of certain related diseases in Chineseadults—study on optimal cut-off points of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in Chinese adults. Biomed Environ Sci 2002;15:83-96.12046553

15 Chen C, Lu FC. Department of Disease Control Ministry ofHealth, PR China. The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verweight andobesity in Chinese adults. BiomedEnviron Sci 2004;17(Suppl):1-36.15807475

1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strategy on diet,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2004.http://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strategy/eb11344/strategy_english_web.pdf

17 ILSI-China.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nd tools for weight control: 2013 conference on obesity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China12-13Dec 2013, Beijing, China (in Chinese and some English).

18 The Coca-Cola Company sponsors Exercise Is Medicine program. https://en.cocacolaarabia.com/stories/the-coca-cola-company-sponsors-exercise-is-medicine-program

19 Kibbe DL, Hackett J, Hurley M, et al. Ten years of TAKE 10!: integrating physical activity with academic concepts in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s. PrevMed 2011;52(Suppl1):S43-50.10.1016/j.ypmed.2011.01.025 21281670

20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Notification on the issuance of the national nutrition plan. (2017-2030), Document 60, 30 June 2017 (in Chinese).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3/content_5210134.htm

21 Wang SS, Lay S, Yu HN, Shen SR. Dietary guidelines for Chinese residents (2016): comments and comparisons. J Zhejiang Univ Sci B 2016;17:649-56.10.1631/jzus.B160034127604857

22 O’Connor A. Coca-Cola funds scientists who shift blamefor obesity away from bad diets. NewYork Times 2015 Aug 9. https://well.blogs.nytimes.com/2015/08/09/coca-cola-fundsscientists-who-shift-blame-for-obesity-away-from-bad-diets/?_r=0

23 O’Connor A. Coke’s chief scientist, who orchestrated obesity research, is leaving. NewYork Times 2015 Nov24. https://well.blogs.nytimes.com/2015/11/24/cokes-chief-scientistwho-orchestrated-obesity-research-is-leaving/

24 O’Connor A. Research group funded by Coca-Cola todisband. New York Times 2015 Dec 1.https://well.blogs.nytimes.com/2015/12/01/research-group-funded-by-coca-colato-disband/

25 Coca Cola. Guiding principles for well-be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ird party engagement.2017.https://www.coca-colacompany.com/our-company/guiding-principles-for-well-beingscientific-research-and-thir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每周健康资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